浙江在線12月20日訊(浙江在線記者 夏 丹 翁云騫 區(qū)委報道組 續(xù)大治 通訊員 潘海峰)對我來說,2018年注定不凡。這一年,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,我個人創(chuàng)業(yè)32年。這一年,我65歲了,但老驥伏櫪,仍壯心不已。也在這一年,經濟下行周期加之汽車行業(yè)不景氣,我明顯感受到了寒意。
在這樣波詭云譎的時刻,我思緒萬千?;叵脒^去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思考當下勇克時艱,更暢想未來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。我越想越清醒,越想越覺得底氣足。我的底氣正是這30余載的心無旁騖,專心致志做一件事,做好一類產品。它讓我有實力度過寒冬,更給我留足了冬去春來繼續(xù)高飛的實力。
“緩一緩,調整一下,也許并不是壞事”
從1986年懷揣僅有的200元,成立鄞江禪巖膠木廠(寧波帥特龍車輛部件有限公司前身),到今日帥特龍成為汽車零配件細分領域功能性內外飾件龍頭企業(yè),我深刻領悟到一件事:就好像市場經濟總會有曲折,經營企業(yè)也難免遇到風浪?;蛘哒f,企業(yè)就是在一場又一場風浪洗禮中成長起來的。
今年,和不少同行一樣,我們也感受到了一絲宏觀經濟下行的寒意,尤其是汽車行業(yè),大概從7月份開始就放緩了。跑銷售的負責人從外地回來告訴我,不少汽車廠商明年的訂單可能會減少,雖然帥特龍的市場份額還算高,但要在未來繼續(xù)保持高速增長會十分艱難。根據公司的預測,2018年帥特龍銷售收入將會突破20億元。但跟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相比,今年的增速明顯放緩。
我想了想,覺得這很正常,畢竟汽車產業(yè)前幾年發(fā)展很快,緩一緩,調整一下,也許并不是壞事。對帥特龍來說,道理也是一樣的。
于是,我把2018年看作帥特龍發(fā)展歷程中至為關鍵的一年。我告訴大家,現(xiàn)在要養(yǎng)精蓄銳。未來,我們要走的是一條高質量發(fā)展的道路,而且我們堅守汽車零部件這個主業(yè)不會動搖。對于這一點,我十分篤定。
如今訂單排得沒那么滿了,可我們要忙的事情卻更多了。今年,帥特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“智能制造”。我個人喜歡研究設備。這些年,我去過很多國家參觀學習,一些無人車間讓我印象很深,希望帥特龍也能達到那樣的先進水平。于是從2012年開始,公司每年用于技改的投入不低于3000萬元。2017年,公司正式成立了“智能化改造辦公室”,由技術副總掛帥,直接負責數字車間的改造。整個海曙區(qū),我們是第一家實施數字車間改造的。我們花了5000多萬元引進了一條全自動噴涂線、三條全自動裝配線,全部改造完成后,有望節(jié)省70%的用工,不但生產效率大大提升,產品質量穩(wěn)定性也將上一個新臺階。
第二件事是儲備人才。在同行里頭,帥特龍是較早成立博士工作站的,今年我們一下子引進了4位博士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,有的是新材料,有的是電氣,有的是機械加工,未來一定能在新產品研發(fā)上派上大用場。另外,研發(fā)投入也在持續(xù)增加,每年研發(fā)投入不低于5%,我們現(xiàn)在基本能做到與國際車企同步研發(fā),不少產品得到了國外高端車企的認可。今年初,帥特龍的奔馳E-Class電動窗簾產品成功進入邁巴赫、奔馳防彈車配套序列。
汽車制造是國家的支柱產業(yè)。這些年,中國的汽車產業(yè)飛速發(fā)展,汽車市場在全球數一數二,汽車進入了千家萬戶。我的人生價值因為汽車產業(yè)而實現(xiàn),所以我堅信汽車產業(yè)的未來十分光明,這是我的夢想,是我愿意一直堅守這個行業(yè)的重要原因。
所以我堅信,冬天來了,春天就不會遠。
“先做專、做精、做強,再做大”
現(xiàn)在大家喜歡叫我“煙灰盒大王”。沒錯,我就是做煙灰盒起家的。我記得我們第一款拳頭產品就是為紅旗轎車配套煙灰盒,憑借這個“廣告效應”,市場很快打開了。
憑借過硬的質量,我們從煙灰盒起家,到如今不但擁有了從煙灰盒到扣手、杯架、遮陽簾等八大類汽車內外飾產品,還成了奔馳、大眾等數十個中高端汽車品牌的供應商,煙灰盒、內門扣手等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。
但我始終保持清醒:做配件并不意味著只能當配角,把產品做到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(yōu),一樣能成為市場競爭的主角。別人都說企業(yè)要做大做強,我的邏輯是做專、做精、做強,再做大。這是多年來我一直堅守的信條。
正式下海創(chuàng)業(yè)前,我曾在一家校辦工廠做過好幾年模具師傅。或許正是技術起家這層關系,讓我對技術、對實業(yè)始終情有獨鐘。寧波人總說“靠技術吃飯”,既然端起了這個飯碗,就一定要端好。汽車內外飾看似都是小玩意,其實門道很深,市場競爭更是硬碰硬,客戶選不選你,就看你的質量、工藝水平。
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,滿負荷運轉的階段過去了,以后的市場,將越來越看重生產工藝的穩(wěn)定性和產品的成本控制。這些年,我們不惜投入巨資引進各種設備,引入研發(fā)人才,建造零排放電鍍廠區(qū),為的就是把自己的產品打磨得更好,想盡一切辦法提升單位“畝產”?,F(xiàn)在都在說工匠精神,我覺得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種。
很多人說做實業(yè)很辛苦,我承認,不少人也勸過我,可以考慮做點別的,比如房地產、文化教育產業(yè),或者追逐一下資本市場……誘惑是很多的,但我從來沒動搖過,原因很簡單,我對這些都不內行。寧波人有句老話,“外行不可去,內行不可丟”,模具是我最熟悉的,也是最有感情的,怎么可能丟掉呢?!
這些年的創(chuàng)業(yè)實踐告訴我,做企業(yè)就像撐傘,傘面撐得越大,應對狂風的能力就越差。反過來,只有緊緊握住傘柄,才可能在風雨里走得更遠、更穩(wěn)。